企业文化

环境新闻速览丨全国碳市场启动一周年,成绩如何?(央视《新闻直播间》)

发布时间:2022-07-1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生态环境部

全国碳市场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今天(7月16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一周年。去年的今天,首批2162家发电行业的重点碳排放单位被正式纳入这一全国性的市场,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压实到企业,通过市场倒逼的机制,促进企业产业技术升级。过去一年,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情况怎么样?一起来看。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近85亿元

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超过1.94亿吨,累计成交额接近85亿元,这是上线交易一年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取得的成绩。据了解,一年来有过半数的发电企业都参与了碳配额的交易,市场配额的履约率达到99.5%以上。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 逯世泽:上线交易一年以来,全国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碳配额的价格在每吨40~60元波动,价格是稳中有升,其间没有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交易量也满足了企业履约的基本需求,这些都符合碳市场作为减排政策工具的预期。

我国首批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为清一色的发电企业,全国碳市场设计、建设的参与者,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表示,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发电行业企业排放量大,各类数据比较规范,管理水平也较高。

专家介绍,与欧美国家碳市场重在减少所有参与者的碳排放总量不同,我国建立的碳市场,目前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参与企业的碳排放强度,降低增速。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希良:欧美的碳排放已经达峰,现在面临了要下降。中国的碳排放还没有达峰,主要任务是控制增速。只有对那些排放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企业产生影响,这样实际上就对企业的影响是最小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最小的。

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绿色发展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碳市场运行一年来,在确保电力供应的前提下,对高效机组进行激励,对低效机组进行约束,成了推动电力行业低碳绿色转型的“指挥棒”,促进了企业探索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新路。

在华电国际山东邹县发电厂,不久前,企业刚刚对七号百万千瓦等级机组进行了节能改造。改造后,不仅机组效率提升了3.6%,每年还可节约标煤10万余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6万吨。从2020年起,邹县发电厂先后进行了三台发电机组的节能改造,机组效率分别提升3.7%、2.5%、3.6%,实现了全年碳配额盈余。

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生产技术部主任 高鹏:在技术改造方面,先后实施了第四代的通流提效技术,高效密封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实施,热耗水平下降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去年7月16日,邹县发电厂参与了全国碳市场首批交易,一次就获得了交易额660余万元。尝到了节能减排的甜头,电厂在今年又积极推进另一台60万千瓦机组的节能改造工作。

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副总经理 蒋志强:到今年年底,我们所有的8台机组,都将完成全面的节能改造。改造完之后,按照我们目前这样一个发电的负荷率来预计,全年的节煤量大概是36万吨,每年的碳减排的量接近百万吨。

除了清洁火电的改造,更多的传统发电企业还把目光投向了清洁能源领域。在浙江省玉环市,华能玉环电厂正在建设中的10万平方米屋顶光伏发电设施即将陆续投运,仅这一个项目,每年就能提供1200万千瓦时的发电量。加入全国碳市场后,玉环电厂充分发掘节能降碳潜力。去年12月,由玉环电厂建设的全国首座潮间带光伏电站——清港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这座光伏电站建在近海滩涂上,实现了上层空间高效发电、中层空间生物固碳、下层空间全域养殖的三层立体减碳,为近海滩涂大规模绿色开发作出示范。目前仅已建成的光伏项目每年就能够为电厂节约4.5万吨标煤,相当于在碳市场中增加了12万吨碳配额。

逐步丰富碳市场交易主体 完善法规制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全国碳市场刚刚起步,在建设与管理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比如交易并非一直活跃,尤其是在履约期过后,总体交易比较平淡。此外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有待完善。但专家表示,未来随着更多重点碳排放领域的陆续加入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碳配额的价格将持续走高,碳市场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 逯世泽:第一个履约周期,我们选择了电力行业率先启动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工作,交易方式仅限于现货交易,交易的目的比较相似,需求相对单一,造成市场活跃度不足。

生态环境部已经连续多年开展了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高排放行业的碳排放数据前期准备工作,下一步将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并加快全国碳市场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建设速度。

此外,专家还表示,目前全国性碳市场存在行业和排放规模的限制,主要覆盖的是年碳排放量超过2.6万吨的企业,今后应该逐渐增加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覆盖程度,让全社会都能参与碳交易。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