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石油:创新开辟帮扶路

发布时间:2014-05-19 来源:

今年是中国石油集团开展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的第二十个年头。20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创新思路,注重实际效果,实施精准扶贫,着力推进 “民生、产业、智力”三个品牌建设,以援建项目为抓手,以群众急需和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把资金用在最有价值的事上,充分发挥企业与受援地两个优势,探索出了企业社会扶贫的新思路和新经验。

民生援建:思当地政府所急,解受援百姓所需

民生为大。中石油的扶贫援建,正是抓住了民生这个龙头,充分体现了大型国企的特色。

在革命老区江西省横峰县,司铺乡党委书记陈柳告诉记者,中国石油在定点扶贫的横峰县共实施了两个项目都在这里,一是幸福路,二是致富渠。

致富渠是中国石油集团出资320万元援建的民生工程,全长23公里。项目建成后,使原有灌溉面积4214亩增至10536亩,其中新增农田面积3230亩,改良面积3092亩,4个行政村实现涝能排、旱能灌,1.1万余人受益。

因为中国石油援建的农田灌溉项目,司铺乡可种植两季水稻和一季经济作物,每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40吨,户均增收2766元,人均增收615元。

谈到幸福路,陈柳很激动。因为这条路不仅解决了司铺乡和周边上饶县、铅山县近2万农民出行难、运输难及5所中小学近千名师生上学行路难等问题,还有着稳定师生、拓展集镇规模、拉动经济发展等特殊意义。幸福路建成后,汇聚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司铺集聚,乡集镇段商铺业务量成倍增长,租金由200元/月涨至600元/月,涨幅达3倍,商铺由“门可罗雀”到“一铺难求”。

现在,幸福路上已开通了公交班车,依托幸福路,政府相关部门在完善公交网络,方便群众出行,增进群众福祉。

产业帮扶:“输血”“造血”相结合,增强当地“储血”功能

在我国“八七扶贫”攻坚时期,中国石油在新疆投资5亿元援建我国最大的扶贫项目“南疆三项工程”,产业扶贫南疆三地州。“南疆三项工程”包括一座15万吨/年炼油厂、一座11万吨化肥厂、一座1万吨液化气厂。工程投产后,满足了南疆三地州工农业用油和化肥问题,解决了4万多户城镇居民用液化气问题。

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和塔里木油气事业的发展,中国石油按照“长远规划、逐步实施”的思路,逐步推进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建设,1999年率先向巴州库尔勒市供气。在此后10年里,中国石油先后投入10多亿元建成阿克莫木气田、和田河气田、柯克亚气田,为造福南疆提供了充足的气源保证。

2010年中央决定举全国之力对口支援新疆后,中国石油提出“产业大扶贫” 理念,在建设“新疆大庆”的同时,启动建设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进一步造福最贫穷的南疆各族人民。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总投资64亿元,工程主要涉及气田产能建设、天然气管网建设、城镇燃气管网建设等,工程设计管线年输气能力20亿立方米,形成环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主干管网,供气范围包括南疆五地州75%的城镇、400多万人口,基本实现保障南疆天然气稳定供应、普及城镇居民和主要团场居民生活用气的目标。此外,中国石油还向南疆三地州提供优惠气价,惠及南疆400万各族人民群众。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显著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南疆地区已吸引了90多家大中型石油石化企业和40多家专业化服务队伍。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的实施,使得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少数民族聚居的南疆地区人民率先全面用上天然气,有利于加快该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筑牢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智力帮扶:用技能武装农牧民,“爱心使者”薪火相传

“中石油的实用技能培训效果特别好,巴里坤县的努尔古丽、巴哈江等5人自己经营餐厅,月收入从以前的800元增加到2000元左右。明年你也去学吧!”尝到了甜头的新疆农牧民纷纷相互转告。

2013年,中国石油在新疆6县投入200万元,举办5期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班,培训农牧民210人,就业率达到90%。在实用技能培训班中,中国石油形成了互动式、讲座式、模拟式、实训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培训效果明显提升。

近年来,中国石油智力扶贫不断加大力度,2013年,中国石油投入费用和实施项目分别比上年增加91%和50%。而且更加关注基础教育,12个智力扶贫项目如台前县和桐柏县学生食堂改造项目,改善了2万名学生的就餐条件,受到当地社会广泛好评。

为了做好帮扶工作,中国石油还狠抓扶贫干部培训和管理,让这些“爱心使者”发挥更大作用。如举办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培训班,邀请专家讲授业务知识。

2014年,中国石油继续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围绕民生、产业和智力“三条主线”,计划投入7500万元,援建26个项目,其中民生项目11个、产业项目6个、智力项目9个。中国石油的创新帮扶模式,仍在开花结果。

(本文章摘自5月19日《人民日报》)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