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社科院预计全年GDP增长6.7%

发布时间:2016-09-29 来源:

从增长速度来说,目前中国经济运行平稳。

这是中国社科院最新预测报告指出的。9月27日,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发布预测报告认为,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预计增长6.7%,与上半年一致。预计全年GDP增速也在6.7%左右,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

社科院报告认为,整体经济处于预定的目标区间,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小幅下调,但仍保持在6.6%左右。

然而,风险仍然存在。社科院报告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主要在于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民间投资的下行压力较大。此外,财政收支压力比较大也是潜在的经济风险。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院长高培勇指出,财政收不如支超过限度的话,可能会有较大的经济风险。未来,需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

“一定要把着力点落在供给侧,操作方法在于结构性调整。”高培勇在当日的报告发布会上说。

前三季度GDP预增6.7%

国家统计局目前核算GDP(地区生产总值)主要是采取生产法,即分别核算农业、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

根据社科院报告,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7%,与上半年、一季度一致。其中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7%,CPI同比涨幅为1.6%左右,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涨幅为-1%左右。

整体而言,经济相对稳定,表现在投资、消费、工业平稳增长,中上游企业利润增速回升。

但是经济也有一些新的特征。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综合部副主任汪红驹认为,去年年底中央对经济的特征判断是“四降一升”, 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

现在的情况是经济有“一平二升二降”的特征。即经济增速运行平稳,工业品出厂价格回升,实体企业盈利回升,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的概率略有下降但是发生了转移。

比如,目前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持续多月涨幅回升,导致企业利润转好。

另外,居民房地产投资快速增加,使得6、7、8月累计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达到50%以上。这表明从企业加杠杆,开始转移到居民加杠杆。

但是民间投资、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的下行压力仍很大,“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加重,宏观政策操作难度加大,经济增长仍存在下行压力。”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2016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8.1%,相比1-6月的9%有所下降。其中,1-8月基建和民间投资增速分别为19.7%、2.1%,分别比上半年的20.9%、2.8%有所放慢。

从长期看,投资放慢,无疑对经济仍形成了下行压力。特别是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包括上海、深圳、北京、厦门、合肥、武汉等一二线城市房价快速上升,部分城市甚至达到同比40%左右的涨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夏丹指出,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当中,有的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套取大量的利润。这包括一些本来是用于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无疑会对整体经济带来不良影响,需要尽快解决。

结构改革亟待加快

针对目前经济出现的一些风险问题,下一步需要加快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高培勇指出,今年以来刺激经济的一些措施大多是刺激需求的办法,真正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并不多。

随着财政收支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仍采取相对加大杠杆,增加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的办法来促进经济增长,实际难以有大的效果。

“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将防范财政收支不出现重大风险作为底线。”高培勇说。

财政部数据显示, 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178亿元,同比增长6%,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120亿元,同比增长12.7%。

如果从8月来看,问题更加突出。8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94亿元,同比增长1.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87亿元,同比增长10.3%。也就是说,当月收入低于支出约4300亿元。

高培勇表示,未来,需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

他认为,7月26日,中央政治局提出了“降低宏观税负”,这意味着结构性减税开始转向全面减税。

7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了“降成本的重点是抑制资产泡沫”、“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的要求。

但是迄今去资产泡沫,以及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难度仍然不低。尤其是随着一二线,乃至部分三线城市房价节节攀高,使资产泡沫不断攀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指出,地方担心经济下滑,所以不敢出台抑制房地产泡沫的措施。

而抑制资产泡沫并不是没有有效的措施,比如实施房地产税,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上市等措施,但是现在都还没有大的动作。“在这些政策没出台的情况下,房地产还是走刺激需求的老路。”祝宝良指出。

本文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