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中山三路地下40米处,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盾构机正在掘进。该公司承建的广州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工程为全国首例雨污分流深层排水隧道工程,工程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老城区,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
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建工集团的下属公司,集团公司已由传统的施工企业向城市建设综合服务运营商转型。“建筑企业靠施工这一条腿走路是不行的,我们现在是建筑商、投资商、运营商,过去是被动参与招投标,现在我们是主动做BT、BOT、PPP。”广东省建工集团董事长丘小广表示。
近年来,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坚持战略引领,强化平台和资本运作已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净资产12个亿,去年达到68.5亿元,负债率最高的时候达到93%,现在是69%。”丘小广表示。
广东省建工集团取得的成绩只是广东省国企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广东省国资委主任李成表示,与省国资委成立之初的2004年相比, 2015年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分别增长了259.9%、161.8%、112.7%和94.8%。目前,广东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排名全国第二、第三和第一。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营收下降的态势下,广东省国有企业利润水平不降反升。2015年全年,广东国资监管企业实现利润1470.31亿元,同比增长17.54%。其中,省属企业实现利润217.59亿元,同比增长5.5%。
谈及广东省国企取得的成绩,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按照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连续三年将国企改革列为重点改革任务之首,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已取得成效。
率先出台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办法。在进行薪酬改革时,不搞层层降薪,而是针对省属企业实际情况,将省属企业划分为三个层面,并采取不同措施。
率先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工作。作为全省国企改革的突破口,从2014年5月开始,在2000多家省属二、三级企业中择优选取50户企业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目前,试点企业已有2家登陆新三板,近期将有20家企业申请新三板挂牌。
率先在全国国资系统内提出分类管理的理念,将国有企业分为竞争性和准公共性两种类型,明确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目前已经实现分类统计、分类考核、分类配置资本金。
率先建立七大机制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为了不断加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广东省出台省属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建立综合排名和单项奖励、项目跟投、创新企业(项目)国有股东超股比担保、容错、集团对下属企业的清单管理、项目贴息、超额研发投入后补助等七大机制。
率先创新形式规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成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为主要路径,以整合产业链为抓手,以增量为侧重,重点在二、三级企业,通过搭建与非国有资本对接平台、引导各类资本支持公共项目建设等多种形式,有序有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2014年以来,全省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金投入稳步增长,分别增加了284户和958亿元,增幅为8%和19.53%。
“我们的混合所有制也搞了好多年了,目前已举办两场混合所有制项目对接活动,推出对接项目200多个,引入民间资本超过800亿元。”李成表示,下一步,广东省国资委将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务实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多种方式,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探索企业员工持股、吸引股权投资基金入股、搭建与非国有资本对接平台、引导各类资本支持公共项目建设等。
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率先实行清单管理制度。2014年底,广东省在全国国资系统率先实施清单管理,公布了省国资委43项权责事项。国资委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
在从体制机制上推出创新举措的同时,广东省国资委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加快调整重组,商贸、旅游两大板块重组效果初现;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资源性、引领性等关键领域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以及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行业集中。目前准公共性行业资产总额超过6000亿元,约占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的54%。
有效的资本运作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以广东省建工集团为例,2015年以来,建工集团与相关金融机构、国企发展基金等发起设立组建了规模超100亿的广东省环保基金和广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产业基金。
目前,广东省(含深圳市)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共78家,资产总额约占全省国有企业的1/5,而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超过全省国有企业的1/3和1/2。其中广东省省属企业所持上市公司共25家。广东省属企业2015年直接融资超过1000亿元。
本文摘自:《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