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人民日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

发布时间:2014-08-22 来源:

                                                                        ——谈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老百姓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市场日趋繁荣、商品极大丰富、生活蒸蒸日上。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这与我们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密不可分,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密不可分。实践表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科学论断。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 核心是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


  经济活动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如何最有效地配置资源。能够对资源进行配置的力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市场的力量,另一种是政府的力量。市场的力量,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功能发挥作用,人们通常称之为“看不见的手”;政府的力量,则主要通过制订计划、产业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法律规制以及行政手段,将资源有目的地配置到相应领域,人们通常称之为“看得见的手”。


  对这“两只手”的关系,我们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人们谈之色变。改革开放后,我们对市场机制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就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党的十三大提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市场化改革轮廓逐渐清晰。


  1992年,党的十四大将“市场经济”第一次写在社会主义旗帜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强调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深刻改变中国面貌的一次重大突破。此后,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可以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和探索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过程。


  链接


  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


  ◆1992年,党的十四大强调,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微评


  千规律、万规律,市场规律是第一规律。
  政府“无为”,不等于无所作为;政府“有为”,不等于随意而为。
  左轮是市场调节,右轮是政府调控,两轮驱动的中国经济才能驶入快车道。
  在经济活动中,政府不能当“运动员”上场比赛,而是要制定比赛规则,当好“裁判员”。


  正是对“两只手”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引领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上不断前行。20多年来,我国市场化改革一路披荆斩棘、闯关夺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政府和市场越来越好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市场的活力强势迸发,政府的作为逐渐到位。两者的“协奏”,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书写了中国道路的辉煌篇章。


  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门不是依照市场规律投资上项目,而是靠长官意志拍脑袋决策;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依旧盛行,靠“红头文件”隔离要素流通;一些领域仍对民间资本“明开暗禁”,民企转个圈便从“旋转门”黯然撤退;一些部门抱着审批权死死不放,使“跑部钱进”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而所有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市场这只手还没有完全施展,政府这只手还没有收放自如,两者还没有达到“琴瑟和鸣”的最佳效果。


  因此,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还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的关系。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好,不仅直接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也关系整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取向和最终成败。


  声音


  徐绍史: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认为,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各有千秋,但不是对立的关系,应该优势互补、各扬所长、相辅相成。一方面,要从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


  二 “基础性”为啥改为“决定性”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的车轮走过了21年;从“基础性”到“决定性”,两字之改对市场作用作出了全新的定位。如何认识这两字之改?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修改?它对中国的发展意义何在呢?


  这两字之改,是全会《决定》一大亮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1992年以来,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虽然在表述上有所调整,但主要是对市场作用“量”的调整、程度的加强,没有质的变化。这次改为“决定性”作用,就意味着其他力量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不是别的,只有市场。


  这是认识深化的必然产物。过去20多年,我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搏击风浪,对市场的威力、活力、潜力看得越来越清晰、体会越来越深刻。凡是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好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就充满活力;反之,市场作用受到限制的领域,对资源的吸引力明显偏低,经济发展就如一潭死水。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向。


  这是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十分紧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这些问题倒逼我们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放眼世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各个领域的竞争更趋激烈,表面看是产品、技术、产业的竞争,背后则是体制机制竞争。我们只有建立和完善更有效率、更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


  这是新一届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坚定决心的体现。对市场作用定位的“升级”,释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就是我们党在推进市场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问题上,是坚定不移的,不动摇、不后退、不停步,而且要有新突破、要上新台阶。这对国内外增强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前景的信心,稳定预期,至关重要。


  声音


  林兆木:百姓能从市场与政府的新关系中得到什么实惠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兆木认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使价格更放开,竞争更充分,资源利用更经济、更有效。这就意味着,作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百姓能有更多创业、就业、致富的机会;作为消费者,百姓能有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可选择,得到更多实惠。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意味着,作为社会成员,百姓能得到更公平的上学就业机会,更安全的食品药品,更好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以及更干净的水和空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基础性”到“决定性”这一重大修改,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企业界,都得到高度认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引起广泛关注。这一重大创新的意义,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将大大增强人们尊重市场规律、按照市场规则办事的自觉性;二是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动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第二季”;三是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从“划桨”向“掌舵”转变,从“运动员”向“裁判员”转变;四是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减少权力寻租空间,抑制“跑部钱进”现象,铲除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土壤。


  三 “看不见的手”怎么起决定性作用


  2014年4月30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对相关改革作出具体部署。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与此同时,中央其他很多部门和各地也已出台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改革春潮竞相涌动,一场聚焦市场的“精彩大戏”正在紧锣密鼓地上演。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冲破很多藩篱、啃很多“硬骨头”。从中央有关部委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出,着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正从这样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让“选手”更有活力,给市场主体创造更大发展空间。在这方面,目前实质性的一招,就是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由过去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公示制度,放宽入资的条件。2013年开始,在广东珠海、深圳、顺德、东莞和上海自贸区进行试点,其他地区也采取了简化申办企业手续的措施。2013年全年新增登记注册企业比上年增长了27.63%,民间投资比重上升了63%。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拉开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大幕。随着这项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给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增添活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就业创业氛围。


  二是让“规则”更趋完善,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这方面主要是做到“两个统一”,即统一的市场准入、统一的市场监管。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使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以外的领域,特别是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隐性壁垒。201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推出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涵盖能源、铁路、公路、通信等领域。伴随各地混合所有制的落实,民间资本将迎来越来越多的市场机遇。同时,将改革市场监管体系,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比如低地价甚至零地价招商引资、对外地企业设置进入壁垒等。做到这“两个统一”,所有市场主体就能在公平的环境中角逐。


  问与答


  问:什么是负面清单?


  答:负面清单,是指政府列出禁止和限制进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只规定企业“不能做什么”,清单之外的领域都可以自由进入,这为市场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大空间,大幅度收缩了政府审批范围,有助于实质性推动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自由裁量权和相应的寻租空间。


  三是让“信号”更加灵敏,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价格是市场运行的指挥棒,引导着资源流向。2014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步子在加快,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放开、调整13项商品和服务价格,此外,环保电价监管办法出台,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顺利推进。下一步,将重点推进资源性产品和交通、电信、医药、医疗服务等价格改革,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项目,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同时,建立差别化价格政策体系,通过价格这个杠杆,促进资源节约、节能环保,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问与答


  问:什么是网络型自然垄断?


  答:网络型自然垄断,是指因网络独占性导致的天然垄断。在我国,主要是指电力、通信、水务等因占有全国性投资巨大的覆盖网络而形成的自然垄断。这些网络铺设具有全覆盖、高投资、广占地等特点,如果重复铺设将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四 “看得见的手”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2014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取消和下放新一批共52项行政审批事项,将3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这是新一届政府组建一年多来,第五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凸显了“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魄力,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举措。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政府这只手同样不可或缺。没有市场这只手或没有政府这只手,经济发展都会“孤掌难鸣”。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更好发挥作用。


  回顾历史,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从制订生产计划、下达生产指标到调配资源、安排就业,政府基本上无所不管。应该看到,政府强势有为,有利于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带来负面作用,或者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多太死,抑制市场的活力;或者在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顾不上、管不好。


  总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多年的实践经验,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概括起来,就是要“定好位”、“防越位”、“补缺位”。


  “定好位”,就是把政府职能界定好。政府和市场不是谁大谁小、“有你无我”的对立关系,而应“各就各位”,成为优势互补的“黄金搭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这就明确了政府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为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划定了边界,为转变政府职能指明了方向。形象地说,就是要求政府当好国民经济的“掌舵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市场运行的“裁判员”、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防越位”,就是把该放的坚决放开。为此,国务院采取了三项重大举措。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到2014年6月底,已取消和下放468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今年全年将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含金量高、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行政审批事项,更多释放改革红利。二是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014年4月国务院专门下文,要求一年内将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或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三是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全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防止边减边增、明减暗增,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目前,浙江等地已晒出省级权力清单,行政权力大大“瘦身”。


  问与答


  问:什么是权力清单?


  答:权力清单,就是要把政府所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统计,并形成列表清单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这就是界定每个职能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责与权力边界,让民众都知晓权力的“家底”。2014年2月20日,国务院决定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并形成了1235项审批事项的总清单。


  “补缺位”,就是把该管而没管好的事坚决管好。现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很多领域,都亟待政府来补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4年的改革重点任务中,提出了很多这方面的任务。比如,严厉惩处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行为,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全部常住人口的时间表,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等等。为引导各级政府在这些方面有更好作为,2013年年底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不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而把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这就为各级政府补足“短板”提供了强有力的指挥棒。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行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大路上,有了持续释放的市场活力,有了科学有效的政府治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将“化茧成蝶”,一步步实现瑰丽动人的中国梦想。


  深阅读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14年5月28日。

         (本文章摘自8月22日《人民日报》)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