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关于《气节之殇》

发布时间:2013-10-08 来源:

张生忠

现在大家都在探讨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问题,讨论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首先要了解和确定什么是真正的民族优秀文化,什么是应该坚定继承的,什么是应该摈弃的。我偶然看到国内某著名杂志的一篇文章《气节之殇》,读后感慨颇多。现将此文大部录于此,供大家品评和欣赏。

该文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当然可惜,但比文化遗产的消失更可惜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气节,正在与国人渐行渐远。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门初开,一批思想先进的人士开始号召国人向西方学习,试图用西方先进的文化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1900年,著名"维新派"学者梁启超写下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一激励几代中国人的《少年中国说》,寄望中国的少年能够造就一个新世界。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欣喜的看到如今的孩子们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熟练的学习和应运外来文化,可是我们也惋惜地看到他们身上华夏文明烙印的日渐淡薄。

《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随久不废,此谓不朽”。可见,古人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的奋斗、个性自由、自我享受都比道德来得重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安贫乐道”,曾经的民族气节,如今已沦为见利忘义之徒的笑柄。

“离别之后才读懂了它,这句话中包含了一份检讨。我们一直偎依它,却又埋怨它、轻视它、责斥它。它花了几千年的目光和脚力走出了一条路,我们常常嘲笑它为何不走另一条。它好不容易在沧海横流中保住了一份家业、一份名誉,一份尊严,我们常常轻率地说出保住这些干什么。我们娇宠轻狂,一会儿嫌它皱纹太多。一会儿嫌它脸色不好。这次离开它远远近近看了一圈,终于吃惊,终于惭愧,终于懊悔。”这是《今天我及时赶到》中的一句话,是作者游历世界回到祖国后的感言,其中的感慨值得我们回味与反思。

2013年10月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