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找准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18-05-18 来源:经济日报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新时代破解我国经济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利实现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增强主动意识和紧迫感,立足“深化改革、重视规划、改善调控”三个重要方面,确保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更稳、动力更足、质量更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面临新挑战。新旧动能转换不畅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推动新旧动能顺利转换,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新旧动能转换是大势所趋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既是新时代破解我国经济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利实现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所在。

其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GDP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位,越来越多的工业品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位。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建设却相对滞后,中高端消费品、关键工业品零部件、核心技术供给相对不足。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从我国经济演化升级的历程来看,旧动能曾经在规模和数量追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时代背景下难以承担起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任,因此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符合高质量要求的新动能,这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其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着手,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更高层次上的动态均衡。近几年,我们把“三去一降一补”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其重要目标导向就是促进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从供给侧看,新动能既来自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等新兴产业的成长,也来自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放在“破”“立”“降”上,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同时,着力培育新动能,扩大有效供给,以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已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

其三,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经之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目标。从产业视角看,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主要体现为新产业替代旧产业的过程。通过新旧动能转换,既要改造提升钢铁、能源、纺织等传统产业,还要大力培育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分享经济等新兴产业,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结构顺利转型升级提供有效支撑。

关键要找准三个着力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增强主动意识和紧迫感,立足“深化改革、重视规划、改善调控”三个重要方面,确保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更稳、动力更足、质量更优。

第一,改革到位,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改革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靠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就没有出路。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有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生产关系只有通过不断改革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不到位,本质上是改革不到位。要按照中央要求,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价格体制、要素市场化配置、科技体制、包容审慎监管等领域的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破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失衡难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切实让市场在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聚小、聚微、聚实,让实践成为改革完善新旧动能转换体制机制的动力,确保改革“无死角、无短板、无停滞”,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二,规划到位,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良好的发展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这再次强化了规划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规划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有利于保持战略定力,优化新旧动能转换路径,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分项规划相结合原则,加强规划统筹管理,构建层面分明、功能清晰、相互协调的新旧动能转换规划体系,确保各种规划衔接到位,提升规划的系统性。瞄准新旧动能转换的薄弱环节,通过宏观引导,切实把资源配置重心向新旧动能转换倾斜,提前谋划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第三,调控到位,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良好的资源保障。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必要保障。要加快形成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宏观调控体系,坚持“宏观调控有度”,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更多运用价格、税收等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当前,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宏观调控的主线,重点支持大数据发展行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互联网+”、智能产业,鼓励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攻克计算机芯片、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确保投入到新旧动能转换领域的资源只增不减。要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统计体系改革,持续分析、判断、评估新旧动能转换的特点、水平、潜力及对新动能的贡献和影响,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始终在健康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相关信息